软科学

Soft Science

专栏:人工智能与组织创新管理

  • 主动求变还是被动反应?——AI助手智能化对员工工作重塑的影响研究

    蔡文著;余晓花;

    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探究AI助手智能化对员工工作重塑的双重影响机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结果发现:AI助手智能化既通过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影响促进型工作重塑,也通过自尊威胁影响防御型工作重塑。此外,成长心态调节了AI助手智能化对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的直接作用,以及通过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对促进型工作重塑的间接作用;固定心态调节AI助手智能化对自尊威胁的直接作用,以及通过自尊威胁对防御型工作重塑的间接作用。

    2024年12期 v.38;No.300 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4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机器换人:人工智能应用抑或要素相对价格变动?

    丁建勋;王云瑶;吴家宇;罗润东;

    基于任务式刻画人工智能的方法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与利率-工资率比率变动对机器换人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应用、利率-工资率比率降低都会引致机器换人,但究竟哪一个起更大的作用在理论上无法确定,需要求助于实证研究;其次,基于经验观察以及更为严格的计量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应用、利率-工资率比率降低的确都会引致机器换人,但利率-工资率比率变动的作用要大于人工智能应用的作用。对上述结果作原因解析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24年12期 v.38;No.300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9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战略与决策

  • 组态视角下平台生态系统韧性的提升路径

    张雪;张文松;张睿;汪家源;陈宝莲;

    考虑到平台生态系统韧性演化过程的复杂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认为模块化、去中心化、平台领导即兴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及环境不确定性的互动、协同、耦合是影响平台生态系统韧性的关键。运用fsQCA方法分析了这五大要素之间的内在协同效应并刻画了其影响平台生态系统韧性的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存在三类能同时实现高平台生态系统韧性的适配组态,即关注平台领导即兴能力和环境不确定性的“组织-环境驱动型”、关注模块化平台架构和组织学习能力的“技术-组织驱动型”、兼具前两类驱动路径核心条件的三维联动的“技术-组织-环境驱动型”。

    2024年12期 v.38;No.300 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2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政府“向绿而行”如何提升企业碳绩效?——基于政府绿色采购视角

    侯林岐;蔡书凯;王雅莉;

    选取2003—2021年上市公司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手工采集中国政府采购网站公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等数据,评估政府绿色采购对企业碳绩效的政策效果、作用路径与边界条件。研究发现:(1)政府绿色采购能够提升企业碳绩效,进入政府绿色采购清单的企业碳绩效相对于整体平均水平上升了8.61%,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2)政府绿色采购能够改善企业高管环保意识、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污染治理投入,通过“观念塑造”“源头防控”和“末端处理”三条路径助力企业碳绩效提升。(3)企业管理层决策能力越强、企业获取环保补贴越多、外部环境监督力度越大,政府绿色采购对企业碳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而企业管理层短视与融资约束则会削弱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对企业碳绩效的提升效果。

    2024年12期 v.38;No.300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3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竞争战略组态及其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动态QCA

    戴海闻;吴锐;安雯雯;马文聪;

    使用2010—2021年255家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制定企业的标准与专利数据,基于面板数据的动态QCA方法,探讨了企业实施标准竞争战略赢得主导设计的条件组态,以及时间维度下企业标准竞争战略的演化机理。研究发现:(1)存在4类标准竞争战略适配组态:“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型、“标准联盟跟随”型、“规模化与标准化领导”型、“标准联盟主导”型;(2)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竞争的战略组态存在3条演化路径:由“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型转向“规模化与标准化领导”型,由“标准联盟跟随”型转向“规模化与标准化领导”型,从无转向“标准联盟主导”型。

    2024年12期 v.38;No.300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5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河长制、实施环境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杜海娇;邓群钊;张佳;黄可含;郑博福;

    利用江西、福建、安徽、云南省各地级市/州2011—2022年水资源数据,运用精确断点回归法,实证河长制对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河长制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影响具有时间滞后性,并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一定差异,一般在河长制推行2—3年后治理效果最好;(2)河长制异质性治理效果与政策实施环境相关,在高政策、社会、自然、技术环境区域治理效果更好,江西主要是社会与自然环境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安徽是政策与技术环境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福建是政策、社会、自然、技术环境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云南仅有政策环境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2024年12期 v.38;No.300 4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9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现代产业技术创新

  • 信息消费与数实融合——来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的经验证据

    陈凯旋;张树山;

    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为契机,利用2011—2021年284个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消费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没有实施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开展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对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具有显著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信息消费主要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供给侧提升数字技术水平和需求侧扩大市场需求是其影响数实融合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信息消费的数实融合效应在市场活力高、非资源型城市以及具有商业信用优势的城市中更为敏感。

    2024年12期 v.38;No.300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2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数制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机制研究

    李晨光;宫景同;付韬;张永安;

    基于TOE-I分析框架,采用案例研究与必要条件模糊集质性比较研究方法(NCA和fsQCA),选取20家案例企业,探究技术、组织、环境和个体4个维度前因条件对新型工业化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突破、数字设施、数字人才、数字共享、组织韧性、组织理念和企业家精神是制造企业构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影响因素。剖析了数制融合驱动新型工业化的4条实施路径,其中,数字技术突破和数字设施在“技术+人才”赋能组织型方案中存在潜在的替代关系;组织韧性、组织理念和企业家精神是制造企业顺利实施数制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路径的重要保障;数字设施则更多发挥间接支撑作用。

    2024年12期 v.38;No.300 62-7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1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绿色低碳发展

  •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市场逻辑视角

    王丹丹;杨勃;

    基于市场逻辑视角,以2010—2022年六大试点省市的控排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倒逼机制、激励机制、赋能机制显著促进了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声誉资源和绿色融资能力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影响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上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2024年12期 v.38;No.300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2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环境目标约束与绿色创新绩效:“系统调优”还是“过度繁殖”?

    王军;胡文杰;

    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4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环境目标约束对实质性绿色创新和策略性绿色创新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区域经济国有化约束条件下的表现和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环境目标约束对实质性绿色创新和策略性绿色创新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国有化对环境目标约束与实质性绿色创新之间有正向调节作用,实现了对二者关系的“系统调优”,而对环境目标约束与策略性绿色创新之间无显著调节作用。在异质性检验中发现,政商关系和政府科技支出可能引发环境目标约束对实质性绿色创新的刺激效应疲弱和策略性绿色创新的“过度繁殖”。据此提出构建科学完善的环境目标约束制度、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和科学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撑和引导作用等建议。

    2024年12期 v.38;No.300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

    李晓敏;刘世哲;薛栋;

    基于中国2007—2020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发展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在中西部地区与环境规制强度高地区更明显;风能发展对碳排放的抑制效果最大,太阳能次之,水能的抑制效果最小;机制检验表明,可再生能源能够通过优化能源结构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发挥碳减排效应;非线性效应表明,随着能源结构水平的恶化,可再生能源对碳排放的影响呈先抑制后促进的趋势。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的碳减排效应会随着能源利用效率的下降呈边际递减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2024年12期 v.38;No.300 86-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 ]

企业管理

  • 独立董事连锁网络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同群效应研究

    阎海峰;钱嘉怡;杨昕悦;曹敏妍;

    以独立董事连锁网络为立足点,讨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和情境机制。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连锁网络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独立董事-CEO社会友好性和独立董事连锁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群效应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处于中间水平,或者当企业为非国有企业、吸收能力较强、公司治理水平较高、行业竞争度较高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群效应更加显著。

    2024年12期 v.38;No.300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20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去杠杆的中介效应

    胡元林;魏涵昱;朱雁春;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数据,系统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内在机理。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在多重稳健性、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机制路径来看,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财务杠杆、经营杠杆以及联合杠杆来提升企业绩效。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非对称结果,对处于经济政策低不确定性、东部地区、高科技行业、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绩效提升更为显著。

    2024年12期 v.38;No.300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58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人才引进政策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检验

    葛蓉;张征;

    基于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剖析人才引进政策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总体上人才引进政策有利于推动企业突破性创新;分生命周期阶段看,人才引进政策能够推动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突破性创新,对衰退期企业作用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效果集中体现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对成熟期传统企业也有促进作用,但对国有企业突破性创新未起到促进作用。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助力企业提升人力资本、增加研发投入、获取创新资源,促进突破性创新。创新平台的设立与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在促进成熟期企业突破性创新中具有替代效应,进一步地,人才引进政策有利于提高成熟期企业突破性创新效率。

    2024年12期 v.38;No.300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29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 ]
  • 组织冗余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化转型的调节作用

    王彦萌;陈庆江;

    基于2010—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Python文本挖掘方法,考察数字化转型条件下未吸收冗余和已吸收冗余对企业成长的战略价值变化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未吸收冗余能够促进企业成长,但已吸收冗余作用效果不显著;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应对环境变化、捕捉商业机会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未吸收冗余形成了“替代”,降低了其在企业成长中的战略价值;数字化转型“激活”了组织中沉淀下来的已吸收冗余,在已吸收冗余与企业成长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应积极推动组织战略的数字化转型,以此降低未吸收冗余占用水平,并重新盘活沉淀性冗余资源,实现组织可持续成长。

    2024年12期 v.38;No.300 116-12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2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 挫而不折:创业挫折应对策略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赵文红;黄姗姗;

    从创业者的挫折应对策略出发,基于行动调节理论,探索问题应对和情绪应对两种策略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并引入创业学习、创业自我效能与先前经验考察该影响过程的中介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创业者的应对策略可以通过创业学习的中介作用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且问题应对比情绪应对更能促进创业绩效的增长。创业自我效能会削弱问题应对与创业学习之间的关系,却会加强情绪应对与创业学习之间的关系;先前经验会加强问题应对与创业学习之间的关系,却会削弱情绪应对与创业学习之间的关系。

    2024年12期 v.38;No.300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数字技术使用更有助于灵活就业人员收入增长吗?——基于二级数字鸿沟视角

    谢玉华;李蕙茹;蒋镇武;

    依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2018、2020三年数据,考察了二级数字鸿沟视角下的数字技术使用对灵活就业与正规就业群体收入、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使用对两群体收入均有正向影响,且对正规就业的影响大于灵活就业,扩大了二者的收入差距;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对二者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由扩大转为缩小;机制分析表明,就业结构的改变与数字技术使用偏好是产生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2024年12期 v.38;No.300 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年长员工职场成功“秘籍”——基于NCA与fsQCA的组态研究

    张樨樨;邹希雅;郝兴霖;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综合运用NCA和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讨工作复杂性、工作家庭冲突、年龄包容型人力资源管理(AHRM)、组织支持感和职业未来时间观对职场成功老龄化的复杂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单一前因条件并不能构成高职场成功老龄化的必要条件,但开放的职业未来时间观能够在推动职场成功老龄化方面发挥普适作用;(2)存在4种引发高职场成功老龄化的组态模式,包括低压-内驱模式、要求-资源均衡模式、AHRM-内驱模式以及高压-资源支持模式,呈现出年长员工实现职场成功的多元等效路径;(3)存在2种引发非高职场成功老龄化的组态,与引发高职场成功老龄化的组态呈现出非对称关系。

    2024年12期 v.38;No.300 137-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1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投稿格式要求

    <正>为适应信息化需要,方便期刊文章的统计、评价、检索、查询和著作权管理,根据国家关于学术期刊的要求,《软科学》杂志将对投稿的各项要素进行规范,具体要求如下:一、篇首格式1.文章题目(居中)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所在地区及邮编(多个作者之间用逗号相隔;若工作单位不同,则在其名字的右上角标注数字,相同的单位数字相同;单位之间用分号相隔)3.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分号相隔)、DOI码、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及文章编号文章标识码的标识方法为: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类文章;D.一般动态性信息;E.文件、资料4.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的英译文。

    2024年12期 v.38;No.300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重要声明

    <正>鉴于有部分非法网站假冒本刊网站诱导作者投稿,从中非法获利。为此,我们郑重声明:本刊的官方网站仅为软科学采编平台(ruankexue. cbpt. cnki. net),编辑部邮箱为ruankexue@yeah. net和ruankexue@sina. com。本刊从未委托任何机构、单位和个人约稿、征稿和组稿。敬请广大作者、读者提高警惕,如有不明事宜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028-85221835)。凡发现有冒用我刊名义从事非法活动的,请及时通知我们。对于一切侵害我刊的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024年12期 v.38;No.300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软科学》杂志 欢迎订阅 欢迎赐稿

    <正>《软科学》杂志创刊于1987年,是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自创刊以来,本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多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认定为全国第一批A类学术期刊,并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四川省重点资助人文社科期刊。编辑部愿竭尽努力,同关心本刊的作者和读者一道把期刊办得更好、更具特色。

    2024年12期 v.38;No.300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