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学

Soft Science

专栏:数字经济

  • 人工智能企业数字责任的伦理决策机制——基于吞吐量模型的实证研究

    潘楚林;姜雨峰;

    引入吞吐量模型,提出6条关键的算法路径和伦理立场,包括道德利己主义、道义论、功利主义、相对论、美德伦理和关怀伦理;构建人工智能企业履行数字责任的动力机制模型,明确管理者的伦理决策过程包括信息因素、感知因素、判断因素和决策行为4个方面,据此提炼影响企业数字责任伦理决策的众多前置因素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感知对企业数字责任具有显著影响,情感反应在二者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利益相关者压力正向调节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感知通过情感反应对企业数字责任的影响,管理者海外经历正向调节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感知通过情感反应对企业数字责任的影响。

    2025年08期 v.39;No.308 1-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10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数字经济对协同性三次分配的影响研究

    刘林;赵怡阳;柳菁;

    基于2011—2022年我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协同性三次分配指标体系,运用多种统计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协同性三次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协同性三次分配,且存在多方异质性影响;(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降低资源错配程度促进协同性三次分配;(3)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在数字经济推动协同性三次分配过程中产生正向调节效应;(4)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协同性三次分配的正向影响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同时,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推动邻近城市的协同性三次分配。

    2025年08期 v.39;No.308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中国城市智能化与技能工资溢价:无序扩大还是有序优化?

    田时中;王鹏霖;

    基于2015—2022年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城市智能化对技能工资溢价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智能化扩大了不同技能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加剧了技能工资溢价;就薪资分配效应而言,中国城市智能化所导致的技能工资溢价主要是由不同技能劳动者间薪资的相对差距所造成的;就作用机制而言,中国城市智能化主要通过无形资本深化效应、劳动力配置效应以及技术进步效应加剧技能工资溢价;异质性分析表明,中国城市智能化对技能工资溢价的影响,因区域位置、城市规模以及试点批次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差异。

    2025年08期 v.39;No.308 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1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数据要素利用对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亚飞;张璐瑶;钟敏;

    创新性地将数据要素利用融入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的理论框架,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系统探讨了其影响机制与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数据要素利用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尤其在新型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和产业集聚程度较低的地区,以及污染严重、高科技行业、高数字技术融合和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效果尤为明显。在作用机制方面,数据要素利用通过能源、劳动和资本等三类体现式技术进步对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分别表现为竞争性、促进性和非中介效应,而专业化分工则呈现出显著的促进性中介作用。此外,政府的环境规制、公众的环境参与在数据要素利用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中分别起正向和负向调节作用。

    2025年08期 v.39;No.308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2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技术创新与管理

  • 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的战略变革方式与绩效分析——基于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经验证据

    王睿;赵洋;

    基于277家国家级技术创新型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索了不同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的战略变革方式及其绩效影响。通过复杂性与动态性界定管理层对环境不确定性的环境感知,发现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在于在不同不确定性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战略变革方式。具体而言,当面临高度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环境时,企业需实施扩张型战略变革并同步调整治理结构,以推动绩效增长;相反,若仅环境复杂性显著,而动态性相对较低,则采取紧缩型战略变革有助于企业稳健发展。在环境复杂性较低而动态性较高的情境下,则需优先优化治理结构而非扩张,而当企业同时处于低复杂性与低动态性的环境中时,以扩张型战略探索新机遇为首选,但需审慎调整治理结构以保障战略落地。

    2025年08期 v.39;No.308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城市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其效用的元分析研究

    段永彪;杨青;

    基于TOE模型和创新系统理论构建分析框架,运用元分析方法,对148篇城市创新能力实证文章进行分析,检验其影响前因和结果变量。研究显示:(1)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技术、组织、环境三个类别的18个变量,其中,除房价上涨、土地错配起抑制作用外,其余变量均起促进作用;(2)城市创新能力显著影响经济韧性、高质量发展、对外出口、绿色发展、发展效率、产业发展6个结果变量;(3)数字技术、营商环境等前因变量与城市创新能力关系紧密,经济高质量发展、产品出口等结果变量与城市创新能力关联较强;(4)亚组分析表明,样本城市数量和测量方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2025年08期 v.39;No.308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1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高管加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

    崔维军;刘俊;

    采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数据,以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资源获取和知识应用两个角度剖析了不同管理角色的技术专家加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高管技术专家加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进一步检验后发现,高管通过强化企业外部合作水平、增强企业吸收能力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同时,相对于大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高管加入标准化技术委员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

    2025年08期 v.39;No.308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二元政策组合能否提升企业突破式创新效率?——兼论技术创新与转化

    李双圆;徐晓莉;

    以2014—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创新补助+技术转移”二元政策组合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1)当创新补助不够有效时,市场介入的二元政策组合能通过缓解创新资源错配、发挥制度资源叠加优势、减少企业研发操纵并拓宽知识搜寻广度等路径来提升突破式创新效率;(2)只有在良好的监督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二元政策组合才能充分发挥提升效应;(3)二元政策组合能够进一步降低技术交易成本并提升突破式创新转化效率。

    2025年08期 v.39;No.308 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下载次数:1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企业环境责任感知对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

    熊国保;黄雅倩;肖风;吕锴璘;

    基于组织认同理论,提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具体考察了企业环境责任感知影响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及边界条件。通过对两时点收集的371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环境责任感知正向影响员工绿色创新行为;员工绿色组织认同在企业环境责任感知与员工绿色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价值观一致性不仅正向调节企业环境责任感知与员工绿色组织认同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调节员工绿色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

    2025年08期 v.39;No.308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1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绿色低碳发展

  • 创新与环境政策叠加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研究

    邢会;孙语泽;霍晓谦;

    以创新型城市和低碳城市“双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创新与环境政策叠加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单一试点政策,“双试点”政策显著推动了城市的减污降碳协同;“双试点”政策能够通过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绿色创新效应三个渠道间接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且在东部地区、高碳排放和高污染物排放的城市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双试点”政策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先实施低碳试点的城市更显著。

    2025年08期 v.39;No.308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下载次数:29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供应商环境行政处罚与企业漂绿行为

    朱玲燕;李玉刚;潘成凯;

    基于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和北大法宝的数据,从间接威慑效应的视角实证检验了供应商环境行政处罚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商环境行政处罚显著抑制了企业漂绿行为;对于商业信用水平较高、能见度较高以及环境注意力较低的企业来说,供应商环境行政处罚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此外,供应商环境行政处罚主要通过负面声誉溢出和增强动态能力两种渠道抑制企业漂绿行为;供应商环境行政处罚显著抑制企业象征性行为,显著增强企业实质性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市场竞争较激烈或市场地位较低时,供应商环境行政处罚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2025年08期 v.39;No.308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10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治理效应研究

    于连超;曾雨春;王雷;

    以权力距离观和关系契约观为基础,基于重污染企业的数据,探讨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1)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改善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2)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不仅发挥了高地位董事领导作用和低地位董事主动合作的直接效应,还发挥了声誉机制、信息机制、资源机制的间接效应,从而改善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3)当环境规制较强、媒体监督较强、行业竞争激烈、管理层环境短视较高、董事会规模较大以及独立董事比例较低时,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更能改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2025年08期 v.39;No.308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1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企业管理

  • 隔岸观火还是殃及池鱼:客户风险是否影响供应商?

    张文龙;潘扬;

    以我国2009—2022年上市公司前五大客户数据为样本,从供应链角度构建了企业间风险传染渠道,探索实体企业风险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客户风险不仅会沿着供应链的生产关系和资金关系传染给上游供应商,还会继续传染至上上游供应商,而供应链关系中断后风险传染减弱。风险传染效应与供应链结构、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当供应商程度中心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时,风险传染效应越明显,表明客户风险更容易传染给关联程度高、合作紧密的供应商;企业管理者能力越弱、面临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越大,风险传染效应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提升供应商自身组织韧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对于防范风险传染具有积极作用。

    2025年08期 v.39;No.308 10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1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ESG表现与企业RCEP投资——基于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

    郭妙梅;余官胜;

    基于2011—2023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ESG表现对企业RCEP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1)ESG表现能显著推动企业RCEP投资,传导机制为提高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及区位优势整合能力;(2)ESG表现对企业RCEP投资的推动作用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中更显著;(3)ESG各分项表现都能显著推动企业RCEP投资;(4)ESG表现还能通过与投资规模的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企业在RCEP地区的投资收益;(5)RCEP协定签署能够显著增强ESG表现对企业RCEP投资的促进作用。

    2025年08期 v.39;No.308 114-11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7K]
    [下载次数:1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创始人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基于心理所有权的理论视角

    李婧文;贺小刚;陈元;

    基于2008—2023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结合心理所有权理论探讨了创始人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由创始人控制的民营企业更加倾向于履行社会责任,这一结果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行业随时间变化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创始人控制将通过提高家族成员涉入程度进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那些政府补贴较低以及分析师关注较低的企业中,创始人控制对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印证了心理所有权的核心作用;另外,具有灾难经历与从军经历的创始人履行社会责任动力更强,而具有海外经历的创始人则没有显著增强创始人控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最后,创始人控制下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虽然降低了短期财务绩效,但提高了整体市场价值。

    2025年08期 v.39;No.308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海外知识产权调查中企业学习路径的组态研究

    徐晨倩;滕子优;

    通过采用fsQCA和NCA研究方法,以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为研究框架,探讨了人力资本、企业年龄、知识储备、技术距离、技术搜索多元化、政策环境和制度距离对我国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调查中学习效应的“联合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有四类企业可以在调查中实现高水平的学习效应,包括“知识驱动-多元导向型”企业、“技术耦合-规模赋能型”企业、“组织支撑-技术聚焦-制度均衡型”企业以及“政策支持-技术协同型”企业,并结合具体企业案例进行阐释。

    2025年08期 v.39;No.308 12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科学理论与方法

  • 算法管理与平台管理对外卖服务质量影响研究

    秦华;朱智湧;马靓;冉令华;李诗蛟;

    基于算法管理与平台管理模式视角,实证分析了管理模式对服务质量影响的差异。通过分析648份用户感知评价问卷,从可靠性、食品质量与卫生、保障性、可追溯性、特殊性和满意度6个维度,探讨了不同管理模式下外卖服务的质量。结果发现:用户对算法管理与平台管理下的外卖服务感知在5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且算法管理下服务感知质量皆低于平台管理。服务质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外卖员言行举止、送餐时效性、送餐保量性等。虽然算法管理下服务质量较低,但在一些方面已能满足用户需求,且在同等用户满意体验下,算法管理模式具有更低的劳动力成本。

    2025年08期 v.39;No.308 137-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投稿格式要求

    <正>为适应信息化需要,方便期刊文章的统计、评价、检索、查询和著作权管理,根据国家关于学术期刊的要求,《软科学》杂志将对投稿的各项要素进行规范,具体要求如下:一、篇首格式1.文章题目(居中)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所在地区及邮编(多个作者之间用逗号相隔;若工作单位不同,则在其名字的右上角标注数字,相同的单位数字相同;单位之间用分号相隔)3.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分号相隔)、DOI码、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及文章编号文章标识码的标识方法为: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类文章; D.一般动态性信息; E.文件、资料4.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的英译文。

    2025年08期 v.39;No.308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重要声明

    <正>鉴于有部分非法网站假冒本刊网站诱导作者投稿,从中非法获利,我们郑重声明:本刊的官方网站仅为软科学采编平台(ruankexue. cbpt. cnki. net),编辑部邮箱为ruankexue@yeah. net和ruankexue@sina. com,本刊从未委托任何机构、单位和个人约稿、征稿和组稿。敬请广大作者、读者提高警惕,如有不明事宜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028-85221835)。凡发现有冒用我刊名义从事非法活动的,请及时通知我们。对于一切侵害我刊的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025年08期 v.39;No.308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软科学》杂志 欢迎订阅 欢迎赐稿

    <正>《软科学》杂志创刊于1987年,是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自创刊以来,本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多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认定为全国第一批A类学术期刊,并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四川省重点资助人文社科期刊。编辑部愿竭尽努力,同关心本刊的作者和读者一道把期刊办得更好、更具特色。

    2025年08期 v.39;No.308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